今天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铁路上海南站医疗救护站正式投入运行,由上海南站、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共同参与建设,该站点是上海首个由综合性公立医院在重大交通枢纽内直接运营的常驻医疗点,也是国内首个可以刷医保卡配基础药的车站医疗门诊部。
从今往后,当旅客候车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无需纠结于退票改签,而是可以直接前往二楼救护站就医,突发疾病的患者也能第一时间获得专业医疗团队的紧急救治。
从发现、处置到转诊,急救响应全程仅用5分钟
8月下旬的一个工作日,在上海南站一楼候车区,一名17岁男生突然大声呼救。当时,他的身体因剧烈疼痛蜷缩在一起,全身汗流浃背。铁路工作人员询问得知,男生腹痛剧烈,已经无法行走,立马推来一辆轮椅车。在带着患者向二楼医疗救护站快速移动的同时,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与站点医生联系,同步患者情况。
“一接到电话,我们就马上到门口候着他们。一分钟后,我们就把男生移动到抢救床上,监测生命体征,询问病史,初步判断是急性胃肠炎引发的肠痉挛腹痛。”在救护站坐诊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胡燕萍主治医师回忆,观察到患者出现大量冷汗、四肢冰冷、血压偏低等症状,她立刻拨打120。
5分钟内,120急救车在铁路工作人员引导下,抵达救护站的另一端出口,准备将患者转移到第八人民医院,距离南站只有两三分钟车程。“最关键的就是院前急救,我们还会打电话通知八院的急诊接待医生,告诉他们病人的简单情况,如果有胸痛怀疑是心梗,医院的绿色通道就会全部打开,这样就能抓住黄金救治时间。”胡燕萍说。
救护站的医护人员和铁路工作人员合作开发出一套应急响应机制,发现需要急救的乘客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和医生沟通,判断患者情况。如果患者无法搬动,医生就带着急救包,还有装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简易呼吸器的急救箱,在另一名工作人员引导下,跑到现场做心肺复苏。“以前需要广播寻医,响应时间不可控,现在医生可以立即赶往现场救治,旅客生命安全更有保障。”铁路上海南站客运员周佳说。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执行院长胡强表示,“医疗前移”的模式可以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旅客突发健康问题时,专业医疗团队能够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应急响应。
挂号、看诊、配药一站式诊疗,可刷医保卡报销
上海南站的医疗救护站自8月13日开始试运行,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周一到周日、一年365天运转。根据统计数据,试运行至今共接诊患者约66人次,接待医疗咨询近120人次,现场处置急救患者10人,120转运患者3人。
“急救病例较少,大多数患者是发烧、晕车、腹痛或轻微中暑的。”胡燕萍介绍,旅客可以在站内完成挂号、看诊、收费、配药的一站式基础诊疗,做心电图检查,通过线上传输至医院,当场出具报告,并可使用电子医保卡。救护站配备了56种常用口服药品,涵盖了处理感冒、腹泻、头痛、发烧等旅途常见病的药物。
此外,救护站还提供慢病管理和健康咨询服务,可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临时监测指标并指导用药,给轻微不适的旅客做必要的身体检查。同时,这也满足了铁路上海南站职工的一部分医疗需求,方便在下班后挂号开药。
“试运行阶段我们发现旅客外伤比较多,及时补充了配套的伤口敷料和换药包。”胡燕萍说,乘客随身携带行李时,难免发生意外摔跤或磕碰受伤。如果伤口出血,救护站可以进行清创处理,伤口大、出血多的患者需要到医院缝合。她回忆,有一个外国女孩在扶梯上摔跤,膝盖划了一个口子,在救护站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并包扎后,就继续旅行了。
“如果没有医疗救护站的话,有些旅客出了些小问题,就只能取消行程去医院了。现在我们能处理这些问题,旅客也就不用担心耽误行程了。”胡燕萍说。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胡强院长强调,“在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公立医疗点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是提升城市整体应急保障能力的关键性战略举措。”通过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城市交通节点,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医疗服务的空间距离,让医疗资源真正贴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财富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